南方建筑:顺德传统聚落演变及空间类型探析 | 周新年 张智敏

2021-12-29阅读:1866发布:南方建筑来源:南方建筑官网作者:周新年,张智敏

[ 本文引用格式 ] 周新年,张智敏.顺德传统聚落演变及空间类型初探 [J].南方建筑,2020(2):68-74.

 

摘要 

顺德水乡具有丰富的聚落形态,揭示其聚落分布、形态多样性形成的规律和发展特征,可以更好地掌握村落演化趋势,并为珠江三角洲乡村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史料和实物资料中关于村落发展的时间点、重要事件和推动因素,并与村落在三角洲的选址标高、水网形态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顺德传统聚落主要受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特别是洪涝灾害的影响,逐步发展出从初期的适应环境到逐步实现与环境互动的村落选址和建设方式的模式谱系,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三种村落形态类型。这种适应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的低地聚落发展,因在三角洲水网地带选址的不同而发展出避水患趋水利的岛洲特点的水乡聚落,最终也形塑了乡村社会的地方性。

 

关键词 水乡聚落;选址;空间类型;沙田;洪涝

 

1 顺德传统聚落分布格局的演化

    1.1 历代移民与传统聚落的形成及演变

 

顺德县全域成陆时间较晚,加之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平原地区,或一片汪洋浅海,或潮汐直薄的湖沼,不利于早期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有记载的聚落最早形成于汉代。据《顺德地名志》统计,顺德聚落数量为 362 个,其中已知建设年代的为 299 个。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数量反映出顺德聚落形成的特点是:汉唐为缓慢发展时期,宋元是发展较快时期,明清为格局形成时期。而顺德聚落分布的特征表现出从渔耕文明到复合农业文明、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鲜明特点。

唐代之前,珠江三角洲还是越人栖息的荒服之地,“越俗犹未甚变”[7] 。虽然顺德西北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成陆,但据《顺德地名志》记载,汉代聚落仅为 6 个,唐代聚落为 11 个。

汉代,顺德地处濒海,除以渔猎为生的土著外,少有外来规模迁民居住,聚落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东部,滨汉代岸线依山、依河流淤积台地设立。唐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北部(今陈村)和西南部(今龙江)低山平原地区,也是顺德成陆较早的老沙田区,土壤肥沃,利于耕种。据《龙山乡志》载:在唐朝后期,龙山商人,“或奔走燕齐,或往来吴越,或入楚属,或客黔滇,凡天下省郡市镇,无不货殖其中”,这证实了唐代顺德农业生产已经具有较强的商品性,人口亦具有一定规模。

北宋晚期,因金元势力南侵,南宋朝廷南迁临安,北方难民纷纷向南移居,最远至珠江三角洲。《芦鞭开族琐记》载,“至宋咸淳五年 (1269),由南雄珠玑巷迁至者,约占全邑族之六七焉”。顺德聚落的形成佐证了这一事实,宋代形成的聚落数量约为 100 个,占已知建设年代聚落的 33.5%,对比汉唐,增长迅速,说明顺德的传统聚落具有明显的移民特征。伴随这一时期中原难民大量涌入,成熟的太湖“圩垸”水利技术也进入岭南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开始兴修水利、广筑堤围,将洪水拒之村外,适应自然水网的能力得以提升。聚落数量也迅速增加,主要分布在北部(今陈村、乐从)、中部(今杏坛)和西部(今龙江)地势较高的河谷台地或成片沙坦地区,在南部(今均安)低山山前地带也开始有聚落的增加。


  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商品性农业的快速发展,编户齐民制度的严格推行,以及围垦工程和基塘工程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自珠江三角洲周边的近域移民开始逐步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聚落的形成。这一时期,顺德聚落新增的数量为 157 个,占已知建设年代聚落的 52.5%。民国以后,聚落新增的数量较少,为 25 个。与此同时,顺德进入三角洲农业文明的鼎盛期(基塘农业日趋成熟),蚕丝业的发展、桑基鱼塘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改造自然的能力,聚落也由山区、高地走向平原低地。新增聚落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几乎覆盖了全境,南部(今均安)和东南部(今容桂)的新沙区聚落数量也开始逐步增加(图4)。

 

图 4 顺德各时期聚落分布区域示意图

 

1.2 聚落选址及形态特征

 

《管子·乘马》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源等自然元素及区位、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8] (图 5)。

 


图 5 顺德各时期聚落选址类型数量占比

 

顺德聚落选址可以概括为依山而建型、台地高坡型和平原滨水型三种类型。依山而建型指的是依靠散落在三角洲的顺峰山、锦屏山等低山矮丘建设的村落;台地高坡型指的是在山体周边冲积台地和河谷淤积台地建设的村落;平原滨水型指的是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建设的聚落。通过分析,依山而建型聚落,汉唐时期比例最高,为 56.3%,宋元时期为 27.5%,明清时期为 24.2%,民国及现代仅占 4%;台地高坡型聚落,汉唐时期比例为18.8%,宋元时期为 42.2%,明清时期为 31.8%,民国及现代占 40%;平原滨水型聚落,汉唐时期比例为 25%,
宋元时期为 30.4%,明清时期为 43.9%,民国及现代占56%。可以看出,从汉唐至现代,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顺德聚落的选址大致按照依山而建型——台地高坡型——平原滨水型的演变路径[9] 。

顺德传统聚落是在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所形成的,形成了具有人文特色、自然形态与人工聚落环境极为和谐的水乡风貌。聚居的形态包括:依河或夹河修建的线状聚落;以梳式布局为主的团状聚落;布局呈散点状分布的点状聚落。

据统计,顺德点状聚落约占聚落总量的 15.3%,线状为 10.7%,团状为 74%。汉唐和宋元时期形成的聚落以团状为主分别占 93.8% 和 90.2%,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的聚落,团状比例开始减少,而点状和线状聚落比例增加,这说明不同历史时期聚落发展出现团状、线状、点状差异化的历史特征。

作为珠江三角洲水乡聚落类型,无论哪种选址类型,大都与水密切相关,从汉唐至现代,紧临水系而建的聚落比例达 80% 以上。通过对聚落形态的研究发现,除了较晚形成的聚落外,早期聚落大都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汉唐至宋元时期“远水而居”(相对而言)的聚落仅占1.7%,而明清以后形成的聚落远水而居的占 18.7%。

作为水乡聚落,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陆路运输不够发达的年代,水运能够弥补人们对交换的需求;另一方面水系象“护城河”一样起到了防卫和围护的作用。另外,水系等级不同,聚落空间也存在差异,沿江及沿主干河涌分布的聚落,聚落与水系之间距离较远,中间由堤围和农田分割,没有明显的河街关系。沿支涌发展分布的聚落,有向河发展的河—街模式和跨河发展的街—河—街模式,受空间联系、建造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街—河—街发展模式比例不高,仅为 18%,而河街模式占 61.7%(图 6、7)。

 

图 6 顺德各时期形态类型

图 7 不同时期聚落与水关系图

 

1.3 聚落群特征

 

在聚落形成早期,一个聚落往往是一个完整而基本的生活圈,居民生活几乎都局限在一个聚落里,但随着农产品的交换,特别是随着农业商品化的发展,聚落开始分化,聚落体系随之形成。

从顺德的情况看,聚落呈较为均质化的分布特征,这保证了合理的耕作半径和土地需求。但同时在一些区位条件较好,农业发达,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开始出现“似城聚落” [10] 。如中东部的大良、北部的陈村、西部的龙山等地。随着农产品交换的频繁,特别是明清以后桑蚕与缫丝业的发展,“墟市”成为聚落交易的重要场所,民国年间顺德墟市数量达到 103 个,包括米市、鱼市、猪仔市、桑秧市、蚕纸市、茧市、茧纱市等不同类型。墟市使得传统聚落产生了转型,至清末,逐步形成了区域型、片区型、村落型三级聚落体系,区域型和片区型聚落也为今天的城镇布局奠定了雏形(图 8)。

区域型聚落三个,为北部广东四大镇之一的陈村,中东部县衙所在地的大良,西部桑基鱼塘起源地、“两龙不认顺”的龙江,区域型聚落的距离一般在20km左右,以生产资料交易为主,为次级区域服务。片区型聚落7个,距离一般 10km 左右,生活、生产资料交易兼备,为片区或封闭区域(水系围合)服务。村落型聚落数量较多,距离一般在 3km 左右,以生活资料交易为主,生产资料交易为辅,为本村或邻近的几个村庄服务。

顺德平原水网地区乡村的墟市一般为“一旬三墟”,即每逢“一、四、七”日,或“二、五、八”日,或“三、六、九”日开墟市。相邻的墟市错开开墟的日子,三个墟市形成一个墟市圈,位于同一个墟市圈内各墟服务的村庄就可以每天趁墟,从而形成以墟市为中心的传统聚落结构。

农村聚落是农民的定居场所,土地是农民的劳动对象,生产力水平高低对耕作半径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对村落分布情况的分析,从聚落形成的早期到晚期,村落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换言之耕作半径也在逐步增加大。据测算,低丘及一级台地区面积约 170km 2 ,聚落 151 个,每个聚落的平均占地约为 1km 2 ,聚落半径大多在 1000m以下;二级台地区面积 258km 2 ,聚落 139 个,每个聚落的平均占地约为 2km 2 ,聚落半径大多在 1000~1300m;低地区域面积 365km 2 ,72 个,每个聚落的平均占地约为 5km 2 ,聚落半径大多在 1200m 以上(图 9)。

 

作者简介

周新年1 ,张智敏 2

1 博士研究生; 2 讲师; 1&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标签: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0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