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设计

2022-04-07阅读:3193发布:人居要闻来源:《世界人居通讯》作者:美清

水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设计

——以盐城市小洋河为例

方美清1,2

(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2.韩国东义大学,韩国釜山 614714)

摘要:水环境景观是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构成,既展现着城市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又蕴含着生态修复、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和健身乐活等多重功能,具有较高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本文以盐城市小洋河景观为实践案例,依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分析场地现状,遵循优化原则,进行生态空间、体验空间、文化空间及植物空间的优化设计,以此构建“人——水——城”和谐共生的水环境景观空间,创建盐城市亮丽的“蓝脉”风景线,为盐城市及其他城市水环境的空间优化、景观营造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和提升思路。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盐城市;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


基金项目:2019年度盐城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9szfsk125;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2017年度),课题编号:ygy171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年度),课题编号:2017SJB1577。


Spati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Landscap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aking Xiaoyang River in Yancheng City as an Example

FANG Mei-qing1,2

(1.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00,Jiangsu;2. DONG-EUI University, Busan 614714, Korea)


Abstract: Water environment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scape space. It not only shows the natural scenery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city, but also contains multiple functions such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ightseeing and leisur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nd fitness and activities. It has high publicity and openness. This paper takes the Xiaoyang River landscape of Yancheng City as a practical case, and relies o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ite and follow the optimization principle, explores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ecological space, experience space,cultural space and plant space. In this way, it constructs the water environment landscape space with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water-city" and creates the beautiful "blue vein" landscape in Yancheng Ci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mprovement ideas for spatial optimiza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Yancheng City and other cities.


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Yancheng City; Water environment landscape; Space optimization

引言:人类依水而居,城市靠水而兴。水环境景观是指由水体及其周边环境元素共同组成的景观,主要有水体景观、滨水景观及雨水景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活动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环境因素。享有“百河之城”盛誉的盐城市,拥有着串场河、通榆河、新洋港等主要水环境,水网纵横交错,沟渠密集通达。[1]近年来,随着盐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及城市迅猛开发,水环境景观受损严重,水环境景观空间破碎化高、空间异质性低,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引入“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的技术标准,进行盐城市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设计,可有效增进区域水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促进盐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推进盐城市生态水利、安全水利及其综合治理的关键举措,而且是深化盐城市“五个一”工程和“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保障。

一、水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水生态文明是我国水利部将党的十八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于水利发展事业而提出的,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2013)中明确指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原则及工作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突显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水生态文明指遵循人、城市、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融于水环境、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利用、治理、开发、保护等各环节中,形成良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和运行机制所取得成果总和,即实现水环境的更新修复、水生态的良性循环、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水文化的传承发扬、水制度的建立实施等,也囊括人们在此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实践活动。[2]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象,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石”。[3]水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在处理人与水环境的关系时,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保护优先、生态修复为主,强化水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最终实现人与水自然环境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包含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水制度等方面。[4]

二、小洋河项目概况

(一)场地的认知

项目地处盐城市亭湖区,穿城北老城区而过,是连接串场河和新洋港的重要水体,全长约2.3km,总设计范围约为19.47 h㎡。四周多为居住用地,北靠佳和名居,南接迎宾公园,东邻金贸花园、海棠苑、柳岸花城等,西有文泽府邸、翰香花园、华府景城、市机关和老党校住宅区等。场地位于盐城市“新马泰”的中心区域,周边交通便捷,紧靠人民路和开放大道,黄海东路、后关路、毓龙路、建军中路横穿而过,建军桥、毓龙桥、牙河桥横跨其中,至新四军纪念馆约1600m、至大铜马景点及人民公园约950m、至泰山庙约1900m。附近汇聚护国永宁禅寺、盐城市招商场、市中医院、八菱集团、飞驰国际、中茵海华广场等。

(二)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小洋河水环境景观实地调研(如图1所示)和现状评估,发现项目场地内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1)空间:多为荒废的乡野绿地,局部为蔬菜种植地,与城市开发空间结构不吻合,生态安全格局的雨水适应性弱,景观空间的整体性与连续性较低、破碎化程度高、异质性弱,缺少富有变化的地形。(2)功能:场地内未有任何的功能空间和休息设施,没有可供居民游览、健身步道和景观小品,景观空间的参与性、休闲性较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紧缺。(3)植被:多为杂草丛生,没有高大乔木,植被单一性高且较为稀疏,河面有大量水葫芦和绿藻,场地欠缺科学的植物规划,植物多样性弱。(4)驳岸:多为垂直式硬质驳岸,年代久远且已破旧老化,局部为自然式驳岸,缺乏空间的亲水性设置,景观空间的安全性低。(5)效益:空间的构成美和形态美欠缺,整体景观美学质量低下;固体废弃物随处可见,水体富营养化明显,河水污染严重,已成为黑臭水体,生态效应弱;与当地人的生活矛盾凸显,未展示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缺乏景观的多重价值与文化联系。



图1  盐城市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现状调研

三、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原则

(一)尊重自然,保护优先

水环境景观空间的优化设计,应将水环境放在设计的首位,尊重水环境景观的自然属性,顺应小洋河现有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挥水环境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增进各类景观要素之间互相调节、互相促进的能力。同时,对接盐城市“两纵九横”总体水系网络,合理进行整体性规划布局,实行保护优先、最小干预,保护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减少大面积人工景观的覆盖,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及破坏,提高水环境景观的多样性,构建安全的水生态景观格局,促进水环境景观良好的循环发展。[5]

(二)综合治理,统筹推进

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应在满足防洪减灾的安全前提下,进行小洋河水环境及其景观空间的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水环境景观空间与水土保持、防洪排涝、水体净化、水环境修复、雨洪调蓄、水管理的建设与深化,促进水环境景观与周边居民及当地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同时,基于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的承载力,进行水环境空间和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开发,完善水环境景观的制度建设,增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三)关注生活,以人为本

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不应只是简单地进行景观空间形式的表达和场地功能的划分,应注重水环境景观中各类景观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应关注场地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6],综合考虑到:(1)水环境景观空间的安全性和开放性,(2)景观公共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的共享性,(3)游览步道和健身步道的可达性,(4)水生植物及陆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景观的康复性,(5)驳岸景观空间的亲水性。让盐城市居民能在小洋河水环境景观中与生态融合、与自然亲近,居民的生活与水环境景观的发展协调统一,共建和谐共生的动态模式。

(四)遵从场地,彰显特色

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在修复、提升景观生态性的同时,应遵循场地精神,以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为载体,巧秒地将地域文化、历史风俗等融入设计之中,提高区域水环境景观空间的识别性,同时推动水环境的物质景观优化与人文景观建设,提升水环境景观内外兼修的品质,促进盐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展示,凸显滨水区域及城市空间的景观意象,彰显地域特色,增加当地居民的空间认知感和城市归属感。

四、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设计

(一)空间优化设计目标

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设计要依托盐城市水系总体规划,结合小洋河场地的实际情况,对接串场河和新洋港等主干水体环境,引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运用“多级化”水环境景观设计方法[7],疏通河道,连通水系,以水造景,合理优化设计其生态空间、体验空间、文化空间和植物空间,修复城市水环境景观空间,营造集生态休闲、互动体验、文化展现、四季幻彩于一体的水环境景观空间(如图2所示),展现河清、水秀、岸绿的美景,实现盐城市“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8]


 


图2  盐城市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设计总平面图

(二)营造适应性生态空间  

小洋河水环境是盐城市城北老居民区主要的水系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和更新调节功能,是城北老城区生态系统关键的绿色“海绵”。为此,对其优化设计,应合理设计小洋河水环境的空间地形和场地功能,最大化地保留场地原有土壤基质,最小化地设计河岸高差及其坡度,最佳地保留原有河流健康自然的空间弯曲度,综合优化道路、植物、集散广场、驳岸、公共设施、构筑物及水体等空间组成和景观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关注小洋河内部环境景观功能的生态流和景观变化的动态模型,提高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生稳定,使其水环境景观斑块合理镶嵌于盐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基质中,构建区域水环境流动的、循环的水生态安全格局。[9]同时,应充分考虑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的生态性和空间的整体性,设计出适合场地的生态浮岛、雨水花园、水畔草坪、林下植草沟、几何阳光草坪(下沉式绿地)、透水性生态游步道等生态基础设施,改善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的净化、过滤、渗透、吸纳及积存等作用,实现水环境景观的综合治理,创建适合各类动植物的水陆过渡区域,营造盐城市具有弹性的雨水适应性“绿带”景观(如图3所示)。


 


     图3  小洋河水环境生态空间局部鸟瞰图            图4  小洋河水环境体验空间景观效果图

(三)创建多元性体验空间

水环境景观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吸引力的空间,可以给周边的居民生活带来生机,是康乐相随、水绿交融的活力“绿廊”。深入调研小洋河项目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归纳提取行为特点和精神诉求,有效设计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的体验序列,将其规划为四大功能区域,即:生态净化区、娱乐休闲区、科普教育区、康体养生区,整体上创建出具有高安全性、高适应性、高互动性的滨水活动空间;同时,在场地空间的细节设计中充分优化人的“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体验,设计出富有生活乐趣、大乐之野的体验空间(如图4所示),实现观景与运动交互、健体与亲水融合,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求,提升水环境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提高水环境景观的综合价值。依据不同城市居民的需求层次,进行不同使用频率的活动空间规划,优化使用群体的多样性,在场地中设计出健身广场、儿童天地、亲水岸线、生态游步道、休闲茶室、科普教育、水上观光、夜晚灯光体验等空间;面向周边居民行为方式和场地功能的多样性,在重要的滨水活动区域设计出高耦合性的多功能互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场地设计中的集雨健身广场、科技互动景观塔、飘带天桥、下沉广场、环形连桥、枯枝牡丹观赏园、红色长椅等。此外,还综合考虑水环境景观的开放性和公共性,设计应急安全空间及无障碍通道。

(四)构建创意性文化空间

盐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白、蓝、绿”四色文化,即红色新四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绿色湿地文化。小洋河水环境是盐城市重要的水环境景观载体,在其空间优化设计中,要寻找景观空间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点,将盐城市的四色文化融合于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中,展现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文化魅力,凸显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的场所意蕴和空间可识别性。基于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的场地精神,强调水环境景观的空间轴线,以毓龙路入口广场、建军路入口广场、集雨健身广场、下沉广场、观景天桥等为主要景观节点,运用再现、隐喻、展示、象征等设计表现手法,进行文化主题元素的演绎、文化造型的构思、乡土材料的运用和现代科技的展现,在场地中设计出创智天地(如图5所示)、创意景观看台、四色文化展示圆廊、枯枝牡丹观赏园、红色长椅、煮盐特色景墙、盐晶体现代雕塑等创意性文化展示空间及艺术表现装置,再现盐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生活场景,构建关怀的空间和生活的艺术,提升小洋河水环境景观文化空间的特色与价值,形成盐城市特色鲜明的文化“绿脉”。


 


    图5  小洋河水环境创智天地文化空间效果图        图6  小洋河水环境净化湿地景观效果图

(五)搭配立体性植物空间

植物是水环境景观中的活力元素,具有丰富的季相变化,是水生态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纽带,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有特殊的作用。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优化设计,要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依据植物自然生态的群落结构,围绕适地适树,合理搭建植物的空间层次,优化配置堤岸美化植物、边坡护岸植物和水体净化植物,分层搭配沉水植物(如苦草)、漂浮植物(如水葫芦)、浮叶植物(如睡莲)、挺水植物(如芦苇)等,不仅可加强对水环境中的氮、磷、重金属、无机盐、苯、酚、多环芳烃等物质的吸附和降解,提升景观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水生植物及陆生植物对水环境景观空间的净化能力,而且可创造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植物生态生境。依托场地地形,在场地中设计樱花连岛、净化湿地、色叶树林、绿林生境、海棠花境疗养园、树阵广场等植物空间,提升水环境景观的美景度,营造富有自然野趣的立体化“绿野”空间(如图6所示)。同时,营建立体化、自然式的生态驳岸,改善小洋河水环境中的大量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硬质化驳岸,利用网格状混凝土外覆土与植被种植综合驳岸或无混凝土的土体护岸,建设生态护坡,软化滨河水岸,增进水体、植物与土壤等之间的亲切交流,构建水环境与外界空间共生共存的流域生态系统。

五、结语

城市水环境景观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是落实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深化城市空间格局的基本保证。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宏观背景下,以盐城市小洋河水环境景观为例,分析现状,探究问题,遵循优化原则,对小洋河水环境景观空间进行优化设计,营造适应性生态空间、创建多元性体验空间、构建创意性文化空间、搭配立体性植物空间。以此,来打造盐城市“水绿双赢”的水生态环境景观空间,演绎“穿越水上展廊,体验活力画卷”的景观意象,助力“水绿盐城、美丽盐城”的发展。

作者简介:方美清(1988-),男,汉族,江苏淮安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韩国东义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通信地址:江苏省盐城市解放南路285号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邮编:224005。


参考文献

[1] 宋本竞.烟雨莽莽串场河[J].江苏地方志,2018(8):23-24.

[2] 尹炜,卢路.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水资源保护体系研究[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8,3(2):9-12.

[3] 毕国华,杨庆媛,刘苏.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及其障碍因子研究[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6,2(1):1-9.

[4] 柴伟伟. 基于“五位一体”系统布局的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7):112-115.

[5] 马健.基于场所精神的小城镇滨河风光带景观设计——以浏阳市永安镇捞刀河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34-36.

[6] 牛牧.地域文化元素在滨河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以石川河阎良段综合景观规划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22-23.

[7] 方美清. 基于“海绵城市”构建的盐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6(9):19.

[8] 王小军,耿直等.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框架探析[J].地下水,2016(1):73-74.

[9] 唐英,史承勇,张瑞超,李侃侃. 水-绿双赢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以榆溪滨河公园为例[J].装饰,2017(07):91-93.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相关文章

李建伟:​海南的景观空间构想
海南岛,作为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其发展定位、空间格局及发展模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以策划一个单体项目的思维,去界定一个省域行政区的定位和发展,其结果往往是使得区域发展摇摆不定。只有根植于对区域综合资源的清醒认识,从区域宏观策略的角度才能看清其空间发展的大格局;在综合发展的前提下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和多元产业的共同发展。
李建伟设计工作室 0评论2022-03-23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1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