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希契莫夫教授分享气候变化下植物的选择应用(下)

2022-04-14阅读:1638发布:新自然主义设计作者:新自然主义(北京)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上期我们讨论了气候环境变化下,设计师未来如何科学准确地选择植物和目前尚存在怎样的问题。那么区域植物选择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引入新物种是否会带来地域性植物文化的消失以及怎么实现可持续性?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对养护管理技术有怎样的挑战?来看看James教授的分享。


640.png


如果要应对气候变化去选择植物,我们就要向着赤道的方向走,选择未来可以适应环境条件的植物类群。


640 (26).png


我习惯会去关注7月的平均气温以及夏季降雨量,然后总结出不同城市和区域在图表中相应的位置,对应在我的实际项目当中。


上图,黑色圆点代表的是土耳其的城市或区域,红色圆点代表英国不同的城市。交叠的区域,就是环境条件极其类似的区域。可以看到,土耳其的Bayburt地区,在1km的高山干草甸区域,它所采集来的这些植物品种就会很适应现在伦敦的环境条件甚至是未来的环境条件。



640 (27).png


这张图片就是拍摄于土耳其的Bayburt,可以看到这是非常干燥的景观环境,降雨少同时夏季非常热。



这个区域的气候和2020年的伦敦极为相似。那么这里的植物,可以更好的适应在伦敦无浇灌的环境条件。
现在的伦敦已经变成了类似干草甸生境的环境条件,很多景观植物如果不浇灌,就会比较蔫。然而,大多数设计师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使用的一些植物在温度和湿度方面都非常不合适。
所以如果仅仅关注植物而不去关注气候变化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将不会有科学的植物选择。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科学绿化。
我们未来在英国使用的植物,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冬天有多冷和夏天有多干。北京也是如此。



640 (28).png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有大量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景观植物都是从中国的西南山区引入的。这张图右边降雨大于1000mm的这3个圈,China出现了2次,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植物是非常适合英国的环境的。但是在未来逐渐的变迁当中,可能英国的降雨就会降到300mm到500mm之间,这里面就会显示出从南非、智利、加利福尼亚,还有澳大利亚这种地中海气候来的植物将会更加适应未来的英国,而那时再也看不到中国植物的身影。这就意味着可能在未来,现在在英国表现很好的中国植物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应。


所以从这张图上来说,英国未来的植物选择,要综合考虑到降雨的改变,以及冬季的低温环境的变化,然后再选择对标的一个区域。



640 (29).png


       克罗地亚高原草甸的一些植物进入到英国后,在英国南部已经逐渐显示出较好的表现和适应性。从大的环境背景下去分析,它们都是非常的适应未来英国南部的整体气候环境变迁的。并且,这些植物到了英国以后,管理维护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640 (30).png


       我们在中国也做一些科研工作,或者会为一些政府的示范项目选择相应的植物。这张图片就是我们在甘肃中部看到的。在这样恶劣的土壤环境下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有非常好的表现。它的耐旱性极强,在年降水量只有300mm的地方也依然盛放。


640 (31).png



在中国的干燥地区,浇灌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选择了在这样环境条件下不需要浇灌的植物去做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话,实际上既能有一个新的地域景观的突破,同时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后期的管理维护成本。

在中国,当我们面临越来越干旱的环境变迁,我们要试图去寻找这样的一些干旱的地方,作为我们的灵感来源。
我们在观测以后,可以去查阅一些相应的资料,但是很可惜的是,很多的参考书上是没有这类资料的。像气候变化下的植被选择和应用,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本权威的书籍是介绍这方面的工作的。
所以我现在的工作和我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开始和Henrik Sjoman、Harry Watkins一起着手写这样一本书。同时,我们还希望建立一个能够让未来全世界景观设计师可以去查阅的一个信息平台网站,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分享。这个数据库我们给它取名叫“Fitter Flora”。
目前在欧洲,我们拥有一个很好的资源,就是《A Guide to the vegetation of Britain and Europe》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棒的英国和欧洲植被指南,它列出了欧洲所有不同气候区、不同栖息地的群落。这对设计师来说非常棒,他们能够很快找出对应地区的植被是什么样的等等。
但现在,我们还面临着大量的科研工作以及转化工作。



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变化,我们真的需要利用一些机构,在各个领域尽可能地减轻负面影响。

植被在未来并不能保持恒久不变。有些植物可以适应气候变化,有些则不行。所以我们必须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次讲座中,我以英国为例分享了一个思考的逻辑框架,给大家一个起点,让大家能够以此为基础去思考,去延展我们在中国的一些相关的工作。
首先,我们不能固化我们的思维,这不是创新,而是面对未来的现实。所以,我们要接受这样的改变!之前很多的经验,包括专业书籍或者一些专家的研究,在现在的气候环境下,需要我们一起重新来审视。所以,我们不能够说这个植物一定是行或者不行的,要有更多科学的数据来支撑和推动新的发展与变化。


Q
&
A


Q 1:中国原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具有悠久的植物栽培和应用历史,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文化和审美特征。景观设计中,我们一直鼓励应用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景观不仅维护成本更低、生态效益更好,而且是地域性文化表达的重要路径。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植物物种的变化是否会带来地域性的植物文化的消失?请问您如何思考这个问题?


A :我们的确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我们有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我建议考虑,是否能够在其自然分布中找到能够满足未来气候变化适应性的、具有文化属性的这些植物种群,然后将其引种、驯化并应用,以保留有价值的植物在未来景观中持续应用。


如果第一方案不行,可以尝试第二个方案,即挖掘同样具有景观或文化价值的其他中国本土植物。其实中国植物的可选择性相当广泛,曾经我在北京设计项目中尝试使用了大量的未被开发利用的中国乡土植物进行景观营造。在这一过程中,让大家意识到很多有价值但没有被挖掘和应用的本土物种是可以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的。如果我们所处的城市不得不选择其它非乡土的植物种类,则要从另一角度来思考:这样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让我们看到更多有价值的且可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的植物,在设计中也可以整合更多的植物为我们的城市添加更多色彩和可能性。

我家花园里有很多原产中国的秋海棠属的植物,在未来极具潜力,但是它们在中国没有市场化,这也是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极大的瓶颈。大发展趋势下,我们会面临其中一部分熟悉的植物种类的消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这也是我们的机遇,可以做更有创新性的工作,或更有意思的方向,以多物种的方式突破现在所面临的压力。



 Q 2:当前的植物景观设计中,特别喜欢大量应用一些所谓漂亮整齐的优良品种,但这也意味着基因的多样性丢失。随着气候变化,现有的物种的确有些就将不适合甚至死去,需要引进新的物种,但是实践中这个其实很具有挑战性,比如新种类何时引进才能使得其既不受到变化过程中的逆境伤害,同时又尽可能使其能在未来持续存在。针对这个问题,您认为中国的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怎么做?请谈谈您的建议。


A :中国当下的情况与英国有很高的相似性,现在不是景观设计师驱动行业改变,而是被动地由苗圃生产在影响着整个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方向,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我希望未来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可以先建立系统化、有逻辑性的思维体系,然后告诉苗圃我想要什么。从被动转为主动,鼓励更多的设计师发声,才能为这个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改变。


第二,我们要建立景观设计领域的植物景观文化体系,激发起景观设计师植物设计方面的自信,才能将气候变化下植物景观设计变革变成行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这样才能促进行业的更新和转变。

第三,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需要丰富的植物种类,但所选用植物种类(品种)的多样性并不应该是被动由苗圃推动的,现当下生产商会更注重景观效果高的种类,比如以色彩表现为主导的植物。我们需要寻找的应该是抗性更强或者是环境适应性更强的植物。这种植物在设计中会有更多的功能属性,比如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等。我们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指导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及苗木生产。



Q 3:过去很多年很多地方包括中国,在植物景观营建中为了视觉效果与美感建造了大量草坪这样的单一物种景观。为应对气候变化,城市植被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应该发挥更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生物多样性保护、雨洪灾害缓解、热岛效应缓解等等,因此在满足居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该有更丰富的种植设计的形式,比如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对城市荒野的合理保护等。但是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对传统的精细化养护管理提出了挑战,请问希契莫夫教授您对养护管理技术的思考是怎样的?


A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挑战。草坪在21世纪中后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弹性与恢复能力很弱,也不能很好地支撑城市生物多样性,功能属性单一。不仅在中国,世界范围内草坪在城市中使用面积都过大。未来有很多植物种类可以丰富景观效果。我认为除满足基本的需求以外,草坪在城市的面积应尽可能缩小,可用其他更为丰富的种植形式来替代。


当提及城市环境是否需要更为丰富的植物景观,我们就可以说到城市森林、雨水花园、近自然植物群落等这些不同的类型。因此我们需要有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种类物种选择范围。在谈论后期养护之前,我们的甲方、社会是否做好了准备来接受这样的改变?如果可以接受这种改变才会涉及其后一系列的管理维护措施的更新。管护措施不仅仅是考虑低维护或低成本,还需要清晰地理解不同类型的种植方案后期管理维护措施的差异性。在欧洲我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有相对专业化的培训,在管理维护领域需要有更为专业的从业人员,使用更科学的管养方式,而不是单纯考虑降低成本,这也是现实面临的巨大挑战。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相关文章

李建伟:植物景观教学与设计
如果这种做法成为了群体的无意识,就很可能是植物教学环节中出现了问题。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如果教给学生的知识点不到位或带入了一些条条框框,便无异于把学生推进了泥潭,无法自拔。固定的模式和特定的价值观成为了设计的目标,设计就会失去自身的独立性,陷入了约定俗成的套路,这恐怕是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李建伟设计工作室 0评论2021-04-17
气候变化或危及全球三分之一粮食产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稳定民生国运的压舱石,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社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世界各国休戚与共。
世界人居 0评论2021-05-20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
2021年7月13日上午,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20年度报告》)。
世界人居 0评论2021-07-18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
在中国气象局8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编制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世界人居 0评论2021-08-10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3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